嚴長壽《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》演講與讀後感

l   演講心得:
高三時所寫的一篇作文當中,曾引用過嚴長壽先生的一句話,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人。而我並不知道他所說的話、所從事的工作帶來這麼大的影響,直到在禮堂現場看到許多記者前來,直到在禮堂中看到難得一見、坐無虛席的盛況,我才終於知道了嚴長壽先生。
沒有冠冕堂皇的語句,也沒有自吹自擂的鋪陳,嚴長壽先生娓娓道來《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》的寫作心情:「為何而寫?想要改變什麼?看清什麼?」他表示九年前,在《我所看見的未來》中「未來」已經成為「現在」,雖然我沒有看過那本書,但可想而知當時也是造成一番熱議吧!然而,「現在」的台灣非但沒有更好,反而持續在掉落,就像溫水中的青蛙般,尚未預感到死期將至,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版,我想大概就是希望能力挽狂瀾吧!
嚴長壽先生在台上一針見血指出在教育(畢竟是學校演講)上的盲點—守舊,學習已經不再侷限於教室,也不再受限於我和你是否是有實際的師生關係,最好的老師、最好的教學內容(CoseraedXUDacity)等著我們去實用,以前的我雖然也聽過這些網路資源,但卻一直以英文能力不足作為不去使用的藉口,活在舒適圈內,故步自封,嚴長壽先生的幾句話徹底打醒我,現在不是我們被世界淘汰,而是我們自行棄權,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認為,反正一個人的行動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、反正還會有其他人去做,那結果只會是全軍瓦解!
現場聆聽嚴長壽先生的親口導讀後,更讓我想一窺那些他所預見、我所未知的世界,究竟已經是什麼模樣了呢?



l  讀後心得
《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》內定位又分成四部分:青年、台灣、地方、宗教,其中我最有感觸的就是青年定位的Minerva Schools及台灣的定位。
Minerva Schools名為學校,卻沒有校園與教室,只有線上的主動學習平台,甚至打破落伍的科系分類,只分成領域,且棄學分制改採專題制,核心課程也並非一般所常見,皆是跨領域的交叉思辯,例如「金錢使人快樂嗎?」、「全球流行病研究」等。這是一個活在台灣、又是一路走學科路線,人生的頭十幾年好像都在念書、念書、念書的我所不敢想像的,一直以來我們就是不斷在吞下那些所謂的知識,卻不是咀嚼它和應用它,也就是書中提及的傳統教育重視的3R能力(readingwritingarithmetic),然而作者的一句話:「如果機器人都能做你現在做的事,你如何靠記憶背誦找到工作?」,科技已經進步到台灣時下的教育跟不上的境界,標準答案的模式把我們框架住了,我們卻還在原地打轉,教育部不只是要改革高中升大學的方式,大學的結構也應該重新思考,4C(critical thinkingcollaborationcommunication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)才是當今的基本。
台灣的定位?嚴長壽先生從事觀光幾十年,所以這部分便以觀光的角度切入,我感覺這方式也特別貼切,因為我們也都曾有過是觀光的主角之經歷。而這部分所下的其一的小標題也是一語中的—不要拿錯誤的尺度丈量自己。
在台灣,國家這個詞很敏感,尤其過去在上地理、歷史、公民等科目更是直接感受到,而事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大人多,它之於台灣是危機還是商機?我認為作者突破了很多盲點,像是台灣並不適用美國、中國等大國的經驗,我們領土小、四面環海,這是擺在眼前的處境,但是缺點也能利用成為優點,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先看清自我,才能找出可行的優勢;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放長線釣大魚,而不是短視近利。我認為政治立場已經過時了,如何讓台灣更好才是王道。

這是一本勸世經典,不該只有學生看見,老師也應該要細讀,教育部、政府更是不能錯過,期許台灣不會再有下一本的出現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